0 緣起.鄉愁初戀
習總書記曾論述過:“留得住青山綠水 記得住鄉愁”的綠色發展理念。
余光中曾在《鄉愁》寫道:“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人民大學的張法教授在《中國文化與悲痛意識》中提到:“中國文化可以說是鄉愁文化,甚至離家就是思鄉?!?
對于我們大多數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來說,別離故鄉,回望之愁便是鄉愁。眾多表達“鄉愁”情懷的也無不抒發對故鄉大自然的眷戀,對童年嬉戲之所的懷戀??梢哉f“鄉愁”是一種美學,是一種回歸自然的詩意棲居的生活美學,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緊密鑼鼓推進的背景下,更是幾代人對鄉村振興的訴求!
1 如今.鄉愁困境
(1)不曾消失的故鄉情結。過去,人們迫不及待離開故土,主動抹去故鄉印記,希望努力融入新的世界,選擇向城里或者說是“異鄉”流入,從而加劇了人們“背井離鄉”,“寄居他鄉”之感。而幾千年中國血緣社會的穩定結構,使得以鄉村社會為認知方式的精神底色鋪就在我們大多數的心靈,造成了農耕文明與城市文明的矛盾沖突。
(2)城市化侵蝕。中國改革開放后的快速城市化,對鄉村的侵蝕不斷。一直以來鄉村城鎮化范本是大城市,鄉鎮自身田園特色被抹去;大城市建設的范本則是國外現代化大都市,城市自身歷史文脈變成無足輕重。如今很多地方故鄉已永遠消失,2000年時中國的村莊約有三百多萬個,到2012年則減少到兩百多萬個。
(3)全球化沖擊。全球化浪潮下,西方文化文化強勢侵襲,喚起中國的文化自信,也使許多中國人產生文化鄉愁。
2田園綜合體——農業文明的復興地
2017年,源于陽山的“田園綜合體”一詞被正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田園綜合體具體表述為:“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鄉村綜合發展模式,目的是通過旅游助力農業發展、促進三產融合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而“產業興旺”的主要載體就是鄉村田園綜合體。農業文明的發展牽動著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前行,是人類文明的三大基本載體之一,鄉村振興首先是要對農業文明的復興,田園綜合體就是一個絕佳的載體。田園綜合體模式不僅是為了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 滿足鄉村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也是為了鄉村振興和產業振興。“田園綜合體”必將成為鄉村振興的主旋律。
3鄉愁文化.田園綜合體——盛世鄉愁的安放地
“田園綜合體”模式的實踐讓城市“鄉愁”有了寄托,讓農村“振興”有了出路,其模式歸根到底離不開鄉愁的回歸和重塑?!班l愁田園綜合體”依托鄉村生活、農耕體驗和生態自然條件, 把本土“鄉愁”文化中無形的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通過特有的活動體驗策劃, 把人和原鄉場所緊密的聯系起來, 創造環境和情景讓人直觀而深刻地感受“鄉愁”。強調鄉愁文化的田園綜合體,是當代人追求故鄉田園美好生活向往在鄉村的實踐,是田園綜合體發展的靈魂。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歷代文人墨客的無數詩詞歌賦在傳承了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向我們傳遞了這樣的生活價值觀,田園是中國人從古至今向往的休閑空間。
4鄉愁田園綜合體的產業發展——家園紅利的再生地
l 以“山水林田”為基底的生態農業發展
說起故鄉總是和她的“山水林田”、農舍和炊煙等景象聯想在一起,“山水林田”也是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的重要依托,“山水林田”就是金山銀山,是我們鄉村振興的財富。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重要的是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鄉村資源、產業基礎、人文歷史等優勢為依托,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合本地的農業產業。
l 鄉愁旅游
現在的鄉村旅游,主要吸引物可歸納如下:以農村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和特色農產品為休閑吸引物;以農村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旅游吸引物;依托自然優美的鄉野風景、舒適怡人的清新氣候和獨特資源等條件的綠色空間為吸引物;鄉村農業所衍生出的科普教育為吸引物;以古村鎮宅院建筑和新農村格局為旅游吸引物等。它們都算一種鄉愁的延伸載體,鄉愁田園綜合體通過因地制宜的適應和尊重地域文化的生長,逐漸成為適應現代生活和滿足追尋鄉愁人們的理想棲息地。“鄉愁田園綜合體”在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背景下,將橫跨推進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與中國休閑旅游經濟發展兩個領域,成為今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大方向。
5鄉愁田園綜合體的“鄉愁”景觀風貌營造
(1)“鄉愁”的元素提取
“鄉愁”隨著時間的推移,融入和傳承在使用過的場景景觀風貌中,在建設田園綜合體鄉村景觀的過程中, 為了回歸“鄉愁”,需要使抽象的“鄉土情懷”以更具體可感的元素形式來保留和再現。鄉愁元素主要包括在四個方面:有形要素、無形要素、自然生態環境和當地居民。但從田園景觀風貌營造的角度出發, 鄉愁符號則可側重以下有形元素的具體表達:
(2)鄉愁田園綜合體的“鄉愁”景觀風貌營造方法
l 充分利用獨特的自然生境
在營造“鄉愁田園綜合體”景觀風貌時要充分考慮鄉村的地域自然生態環境和地形地貌等生境條件, 保護原有的動植物資源, 保留本地域的植被景觀群落特征。 圍繞特色的“山水林田”地貌,強化和延續以地形為主和其它自然要素相結合的自然景觀風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終極目標,這也是鄉愁田園綜合體的景觀風貌設計時的重要價值觀。
l 保留并利用蘊含“鄉愁”的有形元素
“鄉愁”符號在不同的地域、民族和村落都有其獨特表達形式, 只有通過深度挖掘和總結歸納, 才能真正把抽象的一方水土的“鄉愁”情懷通過有形的物質元素和場所空間表達出來。 注入傳統文化的有形符號, 使景觀風貌不僅有自然田園山水, 更有傳統文化傳承和能滿足人們內心需求, 實現人的價值和富有鄉愁的田園活動境域。
l 傳承特有的無形元素并積極發揮“人”的作用
“鄉愁田園綜合體”的景觀風貌營造需要依托傳統文化、鄉村生活、農耕文化和隨時代變化積累的地域風土民情特色等無形的元素,筑就“鄉愁”景觀風貌的“魂”。并把人和營建的特定場所緊密的聯系起來, 讓人在特殊的具有符號性的情景中, 直觀而深刻地感受“鄉愁”, 理解鄉愁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在景觀風貌設計中營造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可持續發展新型城鄉綜合空間。
6鄉愁田園綜合體案例
浙江.藍城農莊小鎮
位于浙江·嵊州·施家岙村
項目由農莊,花房,別院,內園和外園構成。
在浙江·施家岙村有一個農莊,名叫“藍城農莊小鎮”。村莊占地面積約20畝,主體是一棟落地約500㎡的中式宅院。戶外,便是前庭、后院、菜園,再到大片農田和果林的“庭院園田”四級體系。這里是很多人的理想國,也是一套擁有強烈理想色彩的農莊實驗地。
整個項目的主體是一棟500㎡的中式宅院。
從里向外衍生,便是前廳、后院、菜園。
再到大片農田,果林,形成“庭院田園”的四級體系。
藍城農莊小鎮從廣袤的春風長樂、春風江南,再到古風淳樸的越劇小鎮,它曾以一種事先張揚的宏大敘事,喚起無數中國人的鄉愁,它不僅是140㎡的青瓦白墻,也不僅是都市人的心靈原鄉。
如今,在陽光下已具體而微。
7結語
“鄉愁田園綜合體”的出現為鄉村發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如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抓住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和方式正處在加速升級的階段,實現田園綜合體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是我國當前和長期面臨的一個問題,也是一個機遇?!班l愁田園綜合體”模式是能夠順應供給側改革目標和鄉村田園精神本質追求而新提出的一種新發展思維,為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和新產業的孕育發展將帶來巨大空間,且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載體,具有重要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