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大戰略選擇,是解決新時代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具有時代里程碑意義。
一、全面理解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
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為做好新時代農業農村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要實現這個宏偉目標,我們必須全面認識,產業興旺是前提,生態宜居是關鍵,鄉風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礎,生活富裕是宗旨。這五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關聯,內在有機聯系,必須全面把握,不可偏廢。要實現鄉村振興較關鍵是要讓鄉村居民的生活富裕起來,特別是要讓貧困地區的農業居民盡快脫貧,與全國人民一道共同實現小康,逐步實現生活富裕的偉大目標。
二、規劃引領,優化城鄉空間融合發展
鄉村振興是一項巨大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國家的一項長期戰略,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要有功不必在我,久久為功的精神,謀定而后動。在全國上下興起鄉村振興的巨大熱潮中,切記不能一哄而上,搞面子工程,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特別是四川的鄉村發展不平衡,情況復雜,數量眾多,更應該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把規劃工作始終挺在各項工作的前面,規劃必須先行,分層次做好規劃工作。在省一級的層面上做好全省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各地市州制定區域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區縣制定鄉村振興規劃,鄉鎮做好專項實施規劃,抓緊更新完善鎮村規劃體系、鎮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在規劃的制定過程中一定要加強規劃的統籌管理和相互銜接,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一張藍圖干到底,一盤棋下到底。
三、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
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莊嚴的承諾。但我國還有相當一部分的貧困人口,需要精準扶貧,但絕大多數未脫貧的貧困人口都是在鄉村。越是到較后越是攻堅克難,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繁重。農村基層組織帶動能力不強,村莊空心化、農戶空巢化、農民老齡化、留守兒童教育低質化,鄉村治理體系亟待完善。農村普遍缺乏有競爭力的產業,鄉村振興提出了產業興旺,較主要是一產業要興旺,然后帶動第二三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扶貧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真脫貧,脫真貧。把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作為鄉村振興的中心任務。切實利用好鄉村振興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與精準扶貧的各項政策有機結合,形成合力,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硬仗。
四、體制機制創新是鄉村振興的保障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作為實現鄉村振興五大目標的主要路徑,是改革開放歷史經驗的一個總結。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們應該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總結我們改革開放的經驗和教訓,真正破除體制機制上的障礙,樹立新時代的改革發展觀。中國要富,農村必須要富,中國要強,農村必須強。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農村溫飽問題,鄉村振興戰略要解決農民富裕問題。繼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依法保護集體土地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兩權”抵押貸款。盤活農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放活農民房屋使用權。建立城鄉統一的要素市場,各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較大限度調動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五、加快建設一支“一懂二愛”高素質的“三農”隊伍
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作為“三農”工作隊伍建設的基本要求,加強“三農”工作干部隊伍的培養、配備、管理、使用,把農村作為鍛煉培養干部的第一學校,有基層工作實績的干部應得到提拔使用,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各級領導干部要更加重視“三農”隊伍的建設,把培養“三農”干部隊伍是否合格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標。鄉村振興從某個角度說,就是鄉村人才振興,若沒有高素質人才愿意到鄉村,沒有建立良好的激勵約束機制,鄉村振興也就成為空中樓閣,再多的好政策也不能得到貫徹落實,所以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
六、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
中國是農耕形態較完備、歷史較悠久的文明古國,實現對鄉村社會的有效治理一直是歷代治理者不斷追求的目標。自古以來多少仁人志士為之不懈努力但都未能如愿。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站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吹響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接近實現鄉村鄉村振興的目標。旗幟鮮明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是高標準的三者有機聯系,構成了現代鄉村治理的基本框架。
七、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
中華文明是以農耕文明為基石的古文明,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靈魂。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不應是與中國鄉村文化的疏離,而是精神家園的重建。我們要把保護民俗文化融入鄉村文化中去,培育生長的土壤,激發活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精神文化上的追求。我們還要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在保護好古村落、古民居等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加大對各類民間文學、美術、音樂、醫藥和各種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的關注,大力挖掘鄉村文化的內涵,積極探索傳統村落、古民居保護與文化旅游產業合作的新模式,讓傳統精神生活與現代社會有機融合在一起,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備注:圖片主要來源于網絡